氨动力船舶技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10 Nov 2024

  • 为聚焦氨动力船舶的关键技术领域,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有效结合,10月20日,轮机工程学院于轮机楼317举办氨动力船舶技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化物所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氨动力船舶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轮机工程学院院长林叶锦出席会议。林叶锦在会上致辞。他首先代表轮机工程学院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轮机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希望能在未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 会上,专家学者分别从轮机工程、燃烧学、材料科学领域作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铁就氨燃料船舶发动机提升效率与降低排放的策略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冯亮介绍了基于高性能敏感膜的氨气传感器;北京大学教授米建春分享了氨动力及其船舶发动机的研究成果。

  • 此外,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轮机工程学院教师司济沧分别就氨燃烧基础研究进行报告。同时,北京大学研究员赵皓、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鹏飞等青年学者也围绕燃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氨动力船舶技术的创新应用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 此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学术交流平台,加深了氨动力领域产学研等各方的相互了解与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助力氨动力船舶技术的持续进步,为氨的创新应用和绿色航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原文链接:

第四届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暨数字试验与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

4 Nov 2024

  • 11月1日至3日,由中国航海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仿真学会、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连海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4年第四届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暨数字试验与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系列活动在我校举行。

  •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李世新、中国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张柯、大连市科技局副局长蒋行海、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毕坚裔、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轮机工程学院院长林叶锦主持。 

  • 赵友涛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表示,自2020年开始,学校持续举办“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及系列活动,比赛科目从单艇到集群、从水面到水下,内容不断扩展、难度不断加大,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今年又迎来了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中国仿真学会及其会员单位的联合加盟。未来,大赛将与数字试验与测试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智能无人艇大赛迈向崭新的高度。

  • 李世新在致辞中表示,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航运要素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航运这一新业态。其中智能船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对传统的船舶与航运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大赛以智能无人艇搜救为主题,与航运安全这一现代化航运业的核心议题高度契合。随后,他从智能化提升航运现代化水平、5G技术催生航运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航运业转型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 张柯表示,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中国仿真学会数字试验与测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必将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仿真与测试领域应用,促进行业创新发展。专委会的成立和大赛同期开幕,体现了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希望参赛团队发挥创造力,为行业注入新血液。毕坚裔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致辞,他高度肯定了举办大赛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比赛推动无人船技术研发,并为造船工业带来需求牵引。宋家慧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他希望以此次大赛的举办为契机,深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潜水救捞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蒋行海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抢抓新一轮辽宁振兴战略机遇,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的赋能作用,加快构建新型海洋产业体系。本次大赛将智能和搜救结合在一起,既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的一次创新应用,也是我国智能无人艇领域的一次产业实践。

  •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数字试验与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及聘任仪式,该委员会为中国仿真学会下属二级专委会,挂靠单位为大连海事大学。专委会的研究领域包含多物理场耦合测试与仿真、数据驱动的虚拟测试与评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的应用等。

  •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共同到学校凌海校区观看大赛展演科目。据悉,本次大赛由海上智能协同搜救展演、无人艇水面动态目标搜救、无人艇水下目标物搜寻、海上无人系统搜救创意设计(线上)4个科目组成,共有来自全国14家单位的43支队伍参加了本届大赛。

  • 比赛期间,还同步举行了无人智能数字化试验与测试学术研讨会、智能系统未来技术学术研讨会、海上目标探测与搜寻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原文链接:

实验室博士生刘建华荣获第一届“海洋之星”优秀口头报告奖

29 Oct 2024

  • 10月27日,第三届海洋信息网络大会在长沙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聚焦海洋信息技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为主题,围绕海洋探测、海底光缆、海洋观测、海洋勘探、对海通信、水下导航、海洋数字孪生、海洋装备与工程、海洋未来网络等热点主题,邀请海洋信息装备研发与制造,海洋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海洋信息工程勘察、设计与实施以及相关系统运营与维护等领域的单位和专家针对最新技术、工程应用、产业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 大会同期举办了第一届“海洋之星”评选活动,实验室博士生刘建华所作的口头报告“基于摩擦纳米发电的水下流场感知技术研究”,荣获优秀口头报告三等奖,中国工程院笪良龙院士为其颁奖。

水下机器人助力新红专轮水下船体检测

22 Oct 2024

  • 团队利用水下机器人对新红专轮智能实训两用船的水下船体进行了检查。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实时监测技术,确保了船体状况的全面了解,有效提高了安全运行保障和维护效率。这一技术的应用展现了智能检测在海事实训中的广泛前景。

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实验室水下机器人引发热烈关注

24 Sep 2024

  • 在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我实验室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水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高效工作。展会期间,参观者对其出色的性能和应用前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业内专家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合作意向

实验室王昊老师荣获2024年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11 Sep 2024

  • 9月10日下午,大连海事大学举办了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40个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校领导、退休教师、新入职教师及师生代表出席,会上表彰了省级以上荣誉获得者并通过视频《师·程》向全体教师致敬。党委书记许民强致辞,向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问候,回顾了学校过去一年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并展望2024年“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年。校长单红军为新入职和教龄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新生代表行传统束脩礼,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实验室王昊老师荣获2024年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表彰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卓越贡献。

原文链接:

Nano Res.[器件]│用于水下机器人爪夹的基于液态金属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三维触觉掌心传感器

11 Sep 2024

背景介绍

  • 与传统的人工打捞方式相比,水下机器人在灵活性和准确性上具有显著优势。它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水下打捞任务,并且可以避免人员在远洋作业中面临的溺水、生物袭击和水下缠绕等安全问题。在水下机器人的各种打捞方式中,爪夹式抓取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远洋救援和潜艇建造等领域。然而,目前的爪夹式抓取技术面临着精准控制抓取力的挑战:抓取力不足可能导致无法抓起被打捞物体,而抓力过大则可能对被打捞物体造成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爪夹抓力大小的传感器,以更好地完成打捞任务。

研究方法

  • 文献调研→发现问题→提出优化→器件制作→实验验证 。

成果简介

  • 近日,大连海事大学徐敏义教授团队针对如何精准控制水下爪夹抓取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爪夹的基于液态金属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三维触觉掌心传感器(adistributed liquid metal-based three-dimensional biomimetic underwater triboelectric palm-like tactile sensor ,下称UPTS)。该传感器由柔性盖,5个独立的传感单元,柔性支撑以及3D打印的固定壳体组成,本文开展了关于UPTS的陆上和水下实验,其中陆上实验的结果表明UPTS能准确识别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面积,定位精度在5度以内,即使在高频接触的场景中也能保持稳定。水下实验的结果表明UPTS可以在水中区分物体的硬度和形状,对实验用的3种硬度的材质区分准确率达到100%,对4种形状的区分准确率高达99.75%。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UPTS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爪夹抓力大小,还能有效的分辨出被抓物体的硬度和形状,这对于爪夹的抓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图文导读

作者简介

  •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硕士生李原正,共同第一作者为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硕士生刘搏,共同通讯作者为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宋立国副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后徐鹏和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徐敏义教授。徐敏义教授课题组近年来主要从事基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能量捕获及自驱动传感,水下能量捕获与信息感知,水下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徐敏义教授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6-2017年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学(导师:王中林院士),2021年创建了大连市海洋微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重点实验室,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工程,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项。近五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Research、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Energy、ACS Nano、Applied Energy等中科院大类1区Top期刊发表论文48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4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

文章信息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