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研究人员开发的AI赋能的滚动TENG为智能轴承的自我感知和智能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B-TENG直接从实际轴承结构中衍生出来,其中由笼架驱动的滚动PTFE球作为可移动的自由层参与与交错铜电极的摩擦电化。在轴承球磨损故障诊断的研究中,引入了STL分解算法来提取难以区分的电流信号中的故障特征。然后,通过训练CNN模型,实现了对滚动球上不同磨损类型、程度和位置的高准确度识别,准确度在95.20%至98.40%之间。特别是,对于模拟早期故障的微小缺陷,其磨损率在1%至5%之间,显示出有效的检测能力。最后,展示了一个面向数字孪生应用的轴承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诊断轴承球的磨损状态,从而在专业模型仿真软件中调用轴承数字孪生体。总的来说,摩擦电效应与AI算法的结合在智能机械的故障诊断领域显示出强大的潜力。所提出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够通过基于TENG的测量、AI辅助分析和模型映射仿真,实时感知、准确诊断并主动反映物理对象的状态,为将摩擦电传感技术应用于数字孪生领域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摘要:
引言:
结束语:
1) LTWS对于触须触碰偏移幅度变化的感知精度较高, 甚至可以感知微小偏移幅度的信息, 例如, 传感单元对10 mm触碰偏移幅度的输出电压展现出对微小障碍物信息的感知能力;
2) 触须触碰频率对LTWS的输出电压与转移电荷量的影响较小, 原因是随着接触频率的增大, 硅胶与液态金属的有效接触面积、接触分离程度几乎保持不变。但是触碰频率的增加会导致电子转移速率的增加, 因此电流信号会相应的增大。
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后续应对LTWS从材料、结构、电路管理、触碰方向和触碰高度等影响输出特性进行系统地提升, 同时对于LTWS在真实海洋环境条件下的耐用性和适用性进行深入且大量的研究。综上, 柔性、低成本且感知精度较高的水下触觉传感器为实现海洋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自驱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
会上,专家学者分别从轮机工程、燃烧学、材料科学领域作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铁就氨燃料船舶发动机提升效率与降低排放的策略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冯亮介绍了基于高性能敏感膜的氨气传感器;北京大学教授米建春分享了氨动力及其船舶发动机的研究成果。
此外,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轮机工程学院教师司济沧分别就氨燃烧基础研究进行报告。同时,北京大学研究员赵皓、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鹏飞等青年学者也围绕燃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氨动力船舶技术的创新应用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此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学术交流平台,加深了氨动力领域产学研等各方的相互了解与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助力氨动力船舶技术的持续进步,为氨的创新应用和绿色航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原文链接:
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李世新、中国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张柯、大连市科技局副局长蒋行海、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毕坚裔、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轮机工程学院院长林叶锦主持。
赵友涛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表示,自2020年开始,学校持续举办“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及系列活动,比赛科目从单艇到集群、从水面到水下,内容不断扩展、难度不断加大,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今年又迎来了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中国仿真学会及其会员单位的联合加盟。未来,大赛将与数字试验与测试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智能无人艇大赛迈向崭新的高度。
李世新在致辞中表示,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航运要素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航运这一新业态。其中智能船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对传统的船舶与航运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大赛以智能无人艇搜救为主题,与航运安全这一现代化航运业的核心议题高度契合。随后,他从智能化提升航运现代化水平、5G技术催生航运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航运业转型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