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 丁汉: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

16 Aug 2024

研究背景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院士分享《共融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主题演讲,表示共融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共融机器人(Coexisting-Cooperative-Cognitive Robots, Tri-Co Robots)是指能与作业环境、人和其它机器人自然交互、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并协同作业的机器人。“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面向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等领域对共融机器人的需求,开展共融机器人结构、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提供源头创新思路与科学支撑。本重大研究计划自2014年10月启动论证,先后有国内外近百名学者参与,举行讨论、论证、汇报、咨询会 20余次,于2016年7月获得批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牵头,联合信息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共同负责实施。 本重大研究计划瞄准国际机器人研究前沿,围绕人-机-环境共融的机器人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机械、信息、力学和医学等多学科交叉,旨在刚-柔-软耦合柔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多模态环境感知与人体互适应协作、群体智能与分布式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带头人,提升我国机器人研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1)刚-柔-软体机器人的运动特性与可控性,包括:刚-柔-软体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力学行为解析,机器人-人-环境交互动力学与刚度调控机制; 2)人-机-环境多模态感知与自然交互,包括:非结构环境中的多模态感知与情景理解,基于生物信号的行为意图理解与人机自然交互; 3)机器人群体智能与操作系统架构,包括:机器人个体自主与机器人群体智能涌现机理,群体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多态分布架构。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将充分体现“依靠专家、科学管理、环境宽松、有利创新”的宗旨,体现基础研究的特点,兼顾国家重大需求。本重大研究计划执行期为八年(2017年1月~2024年12月),拟投入直接经费2.0亿元。通过八年的连续支持,期望在共融机器人领域显著提升我国的整体研究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数据更新至2017年12月12日)

图文导读

原文链接: